在首轮为期3个月的贸易谈判成果寥寥之后,美国新一届政府7月7日起陆续致信多国领导人,提出若在8月1日前仍未能达成贸易协定,将直接执行新税率。根据此前谈判进展,各国面临的关税税率相较4月初有升有降。比如,对美贸易逆差的巴西收到了美将对巴西进口商品征收50%关税的最后通牒。这种违背基本贸易逻辑的施压方式,再次暴露了美国政府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的随意性与霸道本质。
同4月份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不同,本轮极限施压似乎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。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在小幅震荡后,都创出近期新高,甚至历史新高。各国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似乎越来越“免疫”于美国的极限施压。尽管慑于威胁和实力差距,各国继续强调保持接触,希望达成协议,但已显得不再那么迫切和慌乱,更加敢于说“不”,敢于做出不惜反制的姿态。
7月10日,巴西总统卢拉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信不仅内容失实,而且缺乏对巴西的最基本尊重。“巴美贸易只占巴西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1.7%,并不是说没有美国我们就活不了。”巴西外交部正式召见美国临时代办,退回信函并要求作出解释。同时,计划启用今年4月份国会已经通过的经济对等法案,做好反制准备。
此外,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美关税威胁表示“强烈不满”,强调将“坚定捍卫欧洲利益”,呼吁欧盟加速准备“可信反制措施”。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表示,美国的做法既无意义,也非常短视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方面宣布,推迟对21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表示始终优先考虑谈判解决分歧,但同时也准备好两阶段总价值930亿欧元的反制商品清单。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,“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利益的斗争。即便是盟国,我们也必须正大光明地表达立场。该守护的,决不能让步”。
展开剩余54%不得不承认,尽管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,但美国相对于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拥有全方位领先优势。作为世界经济秩序、贸易体系曾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之一,美国正挥舞着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大棒,迅速蜕变为破坏者。面对美国不顾公平道义的肆意施压,多数国家并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,只能“且战且退”,或者“且退且战”,以拖待变或者委曲求全。
在对华谈判正面战场没有讨到便宜的美国,正在努力施压其他国家和地区,试图迂回围堵。其典型手段是要求贸易伙伴签署所谓“反规避条款”,禁止通过第三国组装、加工来规避美国对华关税,即所谓的严厉打击“洗产地”行为。比如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要求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国强化“原产地追溯强制认证体系”,对电子、纺织等产品实施全链条溯源,实则是想将这些国家绑上遏制中国的“战车”。
对此,中国的表态一致且坚定。早在4月份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明确指出,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中方绝不接受,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。6月28日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再次表示,中方乐见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与美方经贸分歧,但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,换取所谓关税减免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中方绝不接受,将坚决予以反制,维护自身正当权益。
中国清晰的立场划定了底线。但有的经济体自认与美同属西方资本主义阵营,一再对华做出不友好表态和举动,试图以此对美“表忠心”,得到的只能是地位下降、利益损失和信用丧失。
前不久,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,会议核心议程之一就是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。《里约热内卢宣言》指出,“我们对单边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上升表示严重关切,这些措施扭曲贸易并违反世贸规则。”美国作为单个经济体,可能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抗衡的。只有当越来越多经济体发出一致谴责的声音、越来越多行动形成反制合力时,霸凌才可能被制止,国际贸易的天平才可能回归平衡,各国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,世界经济才能重新回到合作发展的正轨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郭言)
发布于:北京市华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